No man is an island, entire of itself;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, a part of the main.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, Europe is the less,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, as well as if a manor of thy friend's or of thine own were. Any man's death diminishes me,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. And therefore,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; it tolls for thee.
没有谁是一座孤岛, 在大海里独踞;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, 连接成整个陆地。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,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, 这如同一座山岬, 也如同一座庄园,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。 无论谁死了,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,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。 因此,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, 丧钟为你而鸣。
约翰·多恩,又译约翰·邓恩(John Donne,1572年1月22日-1631年3月31日),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、教士,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,父亲是威尔斯人后裔。他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学习神学、医学、法律和古典文学,但均未获得学位。1598年,多恩被任命为伊格顿爵士的私人秘书。1601年,他秘密同伊格顿夫人的侄女结婚。尽管婚姻愉快,多恩却因此获罪,失去了职位,并遭监禁。出狱后十数年间,生活艰苦。后因撰文攻击天主教、维护王权而获得赏识,于1615年成为王室牧师,1621年出任圣保罗大教堂教长。多恩的诗作摒弃了传统意象,其作品风格极具智慧,引人深思,善用引申的暗喻来对比极其不同的事物。他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诗人,还影响到艾略特、约翰·兰塞姆、爱伦·泰特等二十世纪的诗人。作品包括十四行诗、爱情诗、宗教诗、拉丁译本、隽语、挽歌、歌词等,代表作有《日出》《歌谣与十四行诗》《神圣十四行诗》《给圣父的赞美诗》等。
1623年,伦敦爆发瘟疫,多恩不幸罹患重病,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,凭藉纯金般的信仰,恪守“尽心、尽性、尽意爱主”及“爱人如己”的诫命,他不仅没被恐惧击垮,反而写下二十三篇《紧急时刻的祷告》(Devotions upon emergent accasions),即《丧钟为谁而鸣:生死边缘的沉思录》,其中有一段就是《没有谁是一座孤岛》。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长篇小说《丧钟为谁而鸣》(For Whom the Bell Tolls)书名和开篇词即引自此处,此诗也因此声名远播。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star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allstreetgm.com/no-man-is-an-island-%e6%b2%a1%e6%9c%89%e8%b0%81%e6%98%af%e4%b8%80%e5%ba%a7%e5%ad%a4%e5%b2%9b-%e7%ba%a6%e7%bf%b0%c2%b7%e5%a4%9a%e6%81%a9/